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去另一个世界还要‘大闹天宫’

  16日上午,浙江绍兴细雨蒙蒙,殡仪馆里,追悼会渐近尾声,“美猴王”六小龄童在“南猴王”六龄童身边长跪不起,父子猴王就此永别。在致悼词时,六小龄童几次哽咽,他表示,父亲既是慈父,又是严师。

    在半个多世纪前,艺名六龄童的章宗义以一出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红遍全国,蜚声海外。1961年,毛泽东主席观剧后挥毫赋诗:“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从此,北有京剧大师李万春,南有绍剧宗师六龄童,并称“南北猴王”。今年1月31日,六龄童病逝于绍兴,享年90岁。

    一身是戏,一生为戏

    艺名章金莱的六小龄童是章宗义最小的儿子,在他主演的电视剧《西游记》热播多年后,他始终是电视观众心目中的“孙悟空”。六小龄童告诉记者,这离不开戏曲艺术的滋养和父亲的言传身教。

    在六小龄童记忆中,父亲从来就搞不清子女的排行和生日,满脑子都是台词、身段、手法、步伐。这样的耳濡目染,让他自幼就有了“猴戏”的基础,“许多人都记得电视里孙悟空用火眼金睛看妖怪时左顾右盼的特有动作,其实是我从戏曲舞台上学来的。父亲告诉我,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

    为帮助儿子演好《西游记》,六龄童曾拍了上千张剧照让他揣摩,但并不要求六小龄童照搬照抄,而是让他领悟角色的精气神。“父亲生前就常说齐白石先生的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也不是科班出身,依靠的是‘人皆我师’,从京昆艺术、武术中的猴拳、万籁鸣先生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卓别林的电影中汲取养分。”

    6岁登台,75岁退休,从艺70年,“南猴王”直到晚年还想着演戏。六小龄童说,父亲病重时吃不进东西,子女劝他为了演戏吃点,老人立即精神抖擞;临终时子女问他想不想演戏,老人又发出了舞台上孙悟空特有的呼啸。

    二度梅花奖得主、浙江昆剧团团长林为林是六龄童的晚辈亲戚。他回忆说,六龄童曾经指点他,武生演员练功,要“闲时闲用,忙时忙用,紧时紧用”,演出前就要心无旁骛,一心想戏。六龄童好友之子、绍兴广播电视总台制片人罗治林也记得,他每次演出,都要提前45至60分钟化妆勾脸,比年轻演员早得多。

    去另一个世界还要“大闹天宫”

    在儿子记忆中,6岁登台的六龄童一生与猴结缘。六小龄童说,曾经有一段时间,家里养的猴子比孩子还多。“父亲说过,他生来就是为了演孙悟空的,他说以后走了,给他带上戏服和金箍棒,他还要再去另一个世界‘大闹天宫’。”

    按照这个遗愿,家人在六龄童身边放上了一根金箍棒,一套戏服。六小龄童说,父亲生前得知他在2016年将把《西游记》搬上电影银幕,非常高兴,说一定要演个角色。“我说那时您都90多了,演什么呢。他说,没关系,演‘二郎神’‘土地爷’都行。”

    “父亲有许多遗愿。”六小龄童回忆说,除了能看到他主演的电影之外,也想看一看在吴承恩故乡江苏淮安的西游文化乐园。此外,六龄童6岁在上海从艺,和哥哥七龄童在上海演出了36本联台本戏《西游记》,从此一举成名。因此,他也希望能把自己的一部分骨灰撒在黄浦江,一部分则安放在老家绍兴市上虞区道墟镇。

    六龄童的次子章金星艺名小六龄童,1957年,父子俩在上海演出,谢幕时,周恩来总理高兴地把小六龄童抱在怀里拍照留念,可惜的是这个早慧的童星16岁患白血病英年早逝。

    “哥哥去世前曾说过,等我演成了孙悟空,就能看到我了。”六小龄童感慨地说,是父兄两代人的力量把他推上荧屏。而在追悼会上,他引用《西游记》的典故,称父亲“历尽八十一难,终成斗战胜佛”。

    继承创新发展中不能少了正能量

    六龄童去世前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而在他身后,戏曲艺术的传承也成了不少人热议的话题。

    在追悼会现场,上海绍剧之友社的戏迷们打起了特制的挽幛:“南猴王盖世绝唱,绍剧魂千古流芳。”戏迷杜柏根感慨地说:“没有老先生,绍剧就没有当年的一度辉煌,他去世以后,我们非常关心戏曲艺术的发展。”

    对此,六小龄童认为,各种戏曲艺术都有一个继承、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就拿我家四代人来说,曾祖父用木头脸和木棍,祖父用布脸和藤棍,父亲用勾脸和弹簧棍,我则用贴脸和合金棍。”

    六小龄童认为,继承、创新和发展也是万变不离其宗,近年来《西游记》和孙悟空不断被搬上影视舞台,但是一些低俗媚俗的东西也随之滋长。“要向观众特别是孩子们传递孙悟空身上拼搏、进取、勇敢、无畏的‘正能量’。”

    “我父亲那一代演员当然需要观众的掌声,但也不是无原则地迎合观众。”六小龄童说,父亲在孙悟空被唐僧赶走的情节中有一招“五心朝天拜”的独家功夫,但是只拜五拜就戛然而止,因为再下去会有观众鼓掌,而与氛围不合适。而众所周知猪八戒好吃好色,但是伯父七龄童饰演的“猪八戒”,看到白骨精扮演的村姑和她手里的馒头,主要的戏放在贪吃上,这样的艺术效果同样无人逾越。他表示,希望能在父亲之后,再把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搬上电影银幕,也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家乡,弘扬父亲珍爱的绍剧事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