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精彩图片 >

博览五千年 塑造当代贤——特邀书画名家王志安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推动文艺创新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真正的书画家既是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又是发扬者、开拓者。

王志安,甘肃临洮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一级美术师,研究馆员。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会长、西北民族大学马家窑文化研究院院长、马家窑书法院院长。十三岁获得全国少年儿童绘画一等奖。1974年绘画作品《育新苗》已入选全国美展。2013年入围《当代中国最具学术价值和收藏潜力的三十位书法家》。出版有《王志安速写集树木篇》《王志安速写集山水篇》《王志安诗文书法集》《王志安笔墨余韵书画杂谈》《王志安书法艺术集》《一线大家·王志安》《怎样写好瘦金书》《五湖散翁诗集》《王志安散文集》《马家窑彩陶文化探源》编著有《马家窑文化论文集》等。

作品1

王先生不仅精于书法,还时常以文学形式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怀:“相伴寂寞年复年,画舍虽小能邀天。常在忘情忘我地,只做书痴不作仙。“贫不丧志富不骄,独善兼济品自高。问我平生有何愿,冰心永倾马家窑。”这便是他的人生情趣和艺术情怀。

年届七旬的王志安先生早已走遍了神州大地,近年来又带着传播中华文明的追求,不断出游世界各地,写下了大量的考察日记。他到俄罗斯、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地挥毫作中国书法,把中国情怀和中国精神带向世界。

作品2

在法治不健全的年代,王志安先生也曾受到过错误的对待,甚至失去了人身自由。但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化腐朽为神奇,通过大量读书和刻苦练习书法功底,把充裕的时间转化为知识的积累和艺术的能量,谱写了人生的传奇佳话。二十多年后,他的错案得到了彻底纠正,他不但没有怨恨昔日判了他错案的人,反而感激他们帮自己走上了奋斗成功之路。数十年来,他用毅力开拓着人生之路,用胸怀包容着世间万物,用心灵生发着书法魅力。他用一支柔软的羊毫自由地张弛,尽情地挥洒,在宣纸上发出了铿锵怡人的金石之音。他沉浸于历史文化,寄情于翰墨丹青,出神入化般地创造了艺术之大美。他的书法不仅放射着中华文明的瑰丽光彩,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情怀。

作品3

罗杨先生在王志安2019北京书法展开幕式上的讲话及艺术评论:

王志安会长的马家窑研究成果和书法造诣令我感到赞叹和敬佩。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看了王老师的经历之后,曾因有过人生的逆境,甚至还有冤狱的经历,但是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像古人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王老师的人生经历也印证了古人所说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王老师选择了人生的坚守、苦涩、甚至是枯燥之路,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我们当代中国马家窑文化的领军人物和马家窑文化学术的开拓者,用现在的话讲,学科带头人,王老师不是专业的书法家,而和我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书法家一样,不以书法谋生,或不靠书法吃饭,像我们唐宋的八大家中的颜真卿、苏东坡,王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学者的书法家,有学识、有学术成果,匠人靠勤学苦练,学者靠深厚的功底,匠人用眼镜看世界,学者用心灵观察世界,匠人眼中盯着名利,而王老师眼中盯着的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王老师才能在天地人的大境界中畅游,而不是在人事物小圈里挣扎,在王老师的书法中看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种来自远古的文化气息,风格上具有自成一体、审美上能够独具魅力。

作品4

沈鹏先生对王志安书法艺术的评价:

王志安先生的瘦金字书法作品笔法古雅,用笔干净利落,结体简约流便,法度森严。虽字字独立,却气韵流畅衔接自然。其字形略取纵势,重心安稳,中宫开阔。审美取向以中正为主,而不以奇崛,险怪取胜。聪慧的王志安还懂得思维定式具有积极与消极的两重性,懂得稳定性与寻找新鲜感的一致性。懂得从大处博观与从小处求精的辩证关系,他善于通过广泛学习总结经验,再返回到实践中锻炼出实际提高书法水平的能力。因此,王志安先生的瘦金字书法艺术的“雅”与“俗”的和谐并非是指在大众文化和商品经济浪潮下对艺术品消费审美趣味的一味迎合,而是在一个适当的起点上既满足了消费者的审美需要,又对审美趣味起到了一定的指引和提升作用。( 沈鹏2016.9.2于北京)

作品5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揖先生在王志安北京书法展开幕式上对王志安的艺术和文化研究作了深度评论:

王志安先生致力于研究的马家窑文化在应该在5800年——4050年这个时间段,完全可以把大地湾八千年的文化有机的衔接起来,有了彩陶作为人类早期文明的证据,才能够和后来的包括青铜器、甲骨文、包括其他文化有机的衔接起来。我们现在搞夏、商、周断代可能更需要讲清楚史前,被我们一般归类为神话传说的范畴,历史的真实性考证和挖掘以及学术研究科学的表达,那么在这样一个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王志安先生做了这方面的探讨,我个人感觉其实把马家窑文化放到整个人类史前文化大背景里,它可以是人类演化文化的一种延续。

大家知道岩画是旧石器时期或者是中石器时期一种人类文明的表达,在非洲的150多个国家中发现了岩画,它有在公元前8000——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岩画作品,中国的岩画有到万年的,也有到5000——4000年之间的作品,但是在岩画作品中我们也发现了公元前五千年、四千年甚至三千年、两千年的岩画,说明岩画和马家窑彩陶在递进年代上有一个很重要的有机衔接,如果说有重叠的部分,看马家窑文化的程度远远大于、高于我们所发现的世界各地同时期的岩画水平,这说明中华文明在旧石器、中石器、新时期发育水平在地球上是最高的,那么我们现在从岩画表达内容和马家窑文化内容上看,其实有很高的相似之处,比方说生殖崇拜、对神论的崇拜、对宇宙、自然的认知观念性的表达,比方说祈求富裕、安康等的一些观念,岩画和马家窑文化表达内容很相似,但是表达的方式和水平,我觉得马家窑文化水平要高得多,要完整、要科学。因而说马家窑文化是人类的儿童画最高水平,是人类童谣最动听的歌曲,王志安先生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入手,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感觉他所收藏的彩陶数量可能不是最多的,但都是精品,我去过几次他创办的博物馆,包括今天我又重复欣赏了这次展出的几件非常重要的文明代表。

作品6

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的就是从它的彩陶内容看的出人们强烈的生存欲望、意识、生殖、繁衍的观念。其中的蛙纹或者蛙神就是起源于蛙,蛙能冬眠、越冬而不死,有极强的生命力,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把人类繁衍的这种愿望通过蛙的神话表达寄托出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再比方说人类生存需要三个条件,第一土地、第二水、第三阳光,那么在马家窑彩陶里,大量出现水的图案,土地的图案和太阳神的图案。有了阳光,有了土地,有了水,人就可以生存。这个可以在马家窑的彩陶里能够看的出,这些内容都是早期人类文明过程中绕不开的特殊发展过程,这些内容王志安先生都作了深度学术性的解答,特别是两个成果,我是相信的,也很信服。

第一,他认为中国的龙文化就是蛙文化的延伸,这在本次展出的彩陶里我们可以看到。

第二,还有神话中“卍”字文的解读,认为是飞翔的带有羽毛鸟的形象,产生了人们对太阳的崇拜,类似于这样的成果研究,包括早期的文字研究,“巫”字纹的研究早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甲骨文。类似于这些成果都会极大的丰富中国考古学。丰富中华文明历史的映证,这是从学术的角度讲。

从艺术的角度讲,王志安先生也对马家窑彩陶的艺术表达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彩陶的图案及色彩,它的黑红两种颜色使用表达了中国美术史最早的美术观念,比方说比较概括、比较抽象、比较写意,它这种最早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我们后来的归纳总结出来的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抽象概括的精神,追求神似弱化形似。

中国美术观点是高度问题,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美术观点是从哪个朝代开始,与其这么说,还不如说从马家窑彩陶开始的,这些都是我们很好的研究和总结的,王志安先生除了研究马家窑以外,他其实具有深厚的学养,既能保护彩陶搞文物研究鉴定,又能够写诗、写文章,又能够绘画、写书法,是我们所说的古代典型文人当代的再现。

古人非常注重综合的文化修养和积累,有着很厚、综合、宽广的文化积淀,你才有可能在某个领域登上艺术的高峰,那么王志安先生大概走过了广阔的文化积累,在某些领域攀登高峰,再一次祝贺本次展览成功。

作品赏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