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小竹笛,大情怀,走进罗启培的制笛世界

5月23日至26日参加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乐器展期间,杭州瑞声乐器有限公司创始人罗启培受邀出席“中国品牌故事系列纪录专题报道甄选活动”,并接受了《领导者说》栏目组采访。

笛箫文化是中国特有文化之一,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众多高校学生组织民族器乐社团,以笛会友,以箫传情; 许多文化组织举办竹笛展演系列活动,把听众带入或高山流水或生机勃勃的意境当中。笛箫不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它开始走入家家户户,消费者的注意力逐渐被传统的民族文化所吸引,这和笛箫本身的魅力以及民族感染力是分不开的。

罗启培说,“对于竹笛,我无限热爱。”他的热爱让他坚守初心。忆起往昔,他幼时便非常喜欢唱歌与乐器,但是因为出身农村,周围人都认为学习艺术不能作为专业谋生,踏实的找工作才是正经出路,经济问题也是一大原因。但是他没有放弃,12岁那年,在县城里买了人生中第一支笛子,自己慢慢练习,2005年跟随老家当地的一位老师学习,开启了专业的系统练习。

后来,罗启培从网上得知杭州铜岭桥是著名的中国竹笛之乡,心向往之,一人来到了杭州。他看不清周遭,先是恐惧,然后归于平静,听到笛声的流动,看得见要走的每一步,这种独行的孤独,胜过一切鼓励。后来有幸跟随沈阳音乐学院教授周波老师学习笛艺,吹奏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越,激发了对竹笛的深层热爱,给予他坚定的信心和力量。因此,在短短几年内先后赞助协办了十几场笛箫艺术活动还有慈善助学活动,为的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像他儿时一样,家人不舍花钱让他们学艺术的孩童。罗启培坚信,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也可以成为振兴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栋梁。老一辈竹笛艺术家梁礼善老前辈曾在竹笛学会上肯定他说,天底下任何爱心善举都会得到人民的拥护与支持。

随着年岁积淀,罗启培对竹笛越来越有一种敬畏之心,从原来的机械生产又回到手工生产。罗启培讲述,重回手工制作,源于对传统手艺的敬畏,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各行各业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追寻传统工艺找寻那份古老的本真,也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传承。他还倡议说,想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制作师,掌握一定专业水平的吹奏功夫,有一定基础的乐理知识和对音程有敏锐的听辨能力,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笛箫制作最难的技术环节就是后期的校音调试。此外他还提出了“以技为主,以文为辅,以德为本”的三个制笛新思想。倡导从业者在不断加强提高自身制作技艺的同时能够多抽时间了解一下笛箫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民族文化,不应把笛箫当作是普通的大众商品而从事。要深刻认知笛箫几千年流传下来历史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属性。恪守优良的从业品德和不断提高自我品德修养,杜绝明知是问题笛箫而不舍得作废处理仍以次充好流向市场的不良行为。罗启培说道:笛箫制作是一个传统产业,如今,越来越多竹笛专业毕业生的加入为这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再过些年他们将是笛箫制作行业的中坚力量。

罗启培坚守匠心的艺术品格,对作品的要求苛刻严谨,力求完美。他说:笛箫作品,就像书画作品一样,作品的最终形成是因人而异,不同的制作师有不同的作品风格,作品形成过程,重要的技术环节可不能委托他人代为加工。他为此曾总结这么一句话:技术易学成,风格难复制。罗启培说:作品,融入了作者的思想,展示着作者的从业态度,也是人生信仰与价值的体现。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是中国竹笛之乡,年产中高档笛箫达200万支,全球竹笛80%产于中泰,举办了诸如笛子艺术夏令营,笛子演奏比赛,暑假大师班等活动。类似于中泰乡的竹笛文化产业链逐步拉长,竹笛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发展态势也随着时代发展而转变。或许未来正如罗启培所期待的那样,更多的笛箫制作厂家以及广大笛友们能发起更多弘扬中华笛箫文化的善举,为推动中国笛箫文化事业的普及发展,弘扬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民族文化奉献一份力量。

罗启培为自己树立了这样的从业理念:坚守传统工艺,恪守精工态度,探索工匠精神,弘扬笛箫文化!他说,笛箫首先作为乐器在使用,材质再好,外观再好,内在品质不达标,也只能作废处理。用于表现音乐的乐器的要求,好就是好,没有将就。很多时候宁可迟迟不寄出竹笛,也不愿意以次充好,虽然这犯了商业的大忌。苛刻严谨的要求始终无法做到每次都能如约交付,商业诚信与产品质量之间的选择,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后者。他感叹道:莫非天底下所有形式的交易都被视为做生意吗?他说,始终致力于塑造手艺人的形象,而不是商人。因此,商人忌讳的规矩始终没看得那么重,而是更注重每一个需要交付的作品。罗启培说以他目前对待笛箫制作的态度,不考虑再走商业化的企业发展道路,笛箫制作永远归属于民族手工艺行业。如今,他对于竹笛最初的热爱有增无减,反而愈演愈烈。他越发热爱的不仅是竹笛的表现艺术,还有中华民族沉淀千年的民族文化,从事笛箫制作,不仅仅是赖以谋生的事业,更是一份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

 


相关新闻